Latinos en Taiwan 拉丁人在台灣系列 Liz & Teresa 墨西哥

墨西哥女子們報名了活動後,就開始構思要販賣的食物並分頭準備材料,她們決定販售雞肉炸玉米餅與雞肉玉米捲餅,因為活動是週六與週日,所以兩人滿心期待的準備兩天份量的食物,但兩位女士的丈夫提出了異議,丈夫們認為台灣人可能無法接受墨西哥食物的辛辣口味,準備這麼多份量的食物會是很冒險的,可能會因為賣不完而血本無歸,但Liz與Teresa本著拉丁人的樂天精神,依然備足兩天份量接受挑戰

台灣拉丁天王“老爹”-Dj Cola

讓Cola老爹踏入DJ領域的契機,是從老牌音樂餐廳Brown Sugar(黑糖)開始,當時每週都會有拉丁音樂的現場表演,本身對音樂十分熱愛的老爹透過朋友介紹,站上Brown Sugar舞台開始他音樂表演的生涯,微醺的觀眾隨著音樂輕輕搖擺,台灣拉丁音樂一個新的篇章正式展開

DIA 243 秘魯:溫泉療法與燉天竺鼠

傳說中的天竺鼠在秘魯被視為珍饈,我一嚐果真肉質鮮嫩,搭配的香辣醬更調和了油膩感。只是看著爪子,腦中浮現可愛的小生物活蹦亂跳的畫面,還是覺得有點不安

巴西的路邊攤:炸物和甜點

巴西的食物有很多很多,很多是移民帶來的,或是在不同的時間空間下被發明然後擴展全國的。大概永遠也介紹不完

巴西人的午餐

我在進入巴西後,就立刻體會到和其他南美國家的差異。午餐時間挺固定的,接近中午十二點人潮就開始湧進餐廳。蓬勃的街市到了這時候是特別熱鬧。街頭招攬生意的很多,並且時常以超級低價做促銷

西班牙油條–吉拿棒 Churros

吉拿棒傳說是被葡萄牙人從中國引進歐洲的食物,原始的雛形是油炸劊,就是我們現在的油條,葡萄牙人依據歐洲的口味做調整,再加上當時明朝法律禁止傳授外國人油條技術,因此葡萄牙人並沒有學到“拉油條”的技術,只能做星型的油條….